耗材集采后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业绩放量

耗材集采后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业绩放量

狗子你變了 2025-02-11 财经报 13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2月10日,港股医疗器械公司沛嘉医疗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内实现收入6.1亿元-6.3亿元,同比增长38.3%-42.8%。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7128.3万元,较同期超2亿元的亏损数额出现大幅收窄。

对于2024年内的收入增长,沛嘉医疗提出了两点原因,一是企业的神经介入产品线正在快速增长,二是企业在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

总结起来便是,沛嘉医疗目前的两大主营业务均在2024年实现了较优的经营成果。据企业官网,神经介入和TAVR是沛嘉医疗主营的两块业务,它们具体解决的是脑卒中和心脏瓣膜疾病领域的治疗需求。

截至2月11日收盘,沛嘉医疗报收4.03港元/股,同比上涨0.75%,最新总市值约27亿港元。

官网信息显示,沛嘉医疗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苏州,2020年5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1年-2023年,该公司实现收入约1.4亿元、2.5亿元、4.4亿元;但同期的亏损数额约6亿元、4.4亿元、4.3亿元。

耗材集采后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业绩放量

从业绩数据来看,沛嘉医疗在上市后始终保持了较快的收入增长。这和企业不断扩充的产品线相关。目前,企业官网显示其拥有23个上市产品。而在2020年底,该公司只有8款注册产品。

TAVR方面,据企业半年报,截至2024年上半年,沛嘉医疗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的市场份额已接近25%。通俗理解,TAVR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它借由介入导管技术,能将人工心脏瓣膜运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并完成人工瓣膜植入。

另据企业2月10日公告,2024年全年内,沛嘉医疗的第一代及第二代TAVR产品——TaurusOne及TaurusElite获得了150多家医院的采用增量,全年合计植入超过3400台;截至2024年底,该集团的TAVR产品已累计覆盖近650家医院。

不过,照企业历史信披来看,TAVR板块目前还不是沛嘉医疗的盈利板块。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分部亏损为1.24亿元;同期,企业销售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的收入为1.3亿元,同比增长21%。

神经介入方面,2024年上半年,沛嘉医疗的神经介入业务分部实现盈利2870万元,同期收入为1.7亿元,同比增长45.9%。

另外,2024年内,沛嘉医疗推出了DCwire微导丝产品,现有优势产品——Syphonet取栓支架及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进一步渗透市场,弹簧圈产品得益于集采继续放量。

神经介入板块是沛嘉医疗近些年的“奇兵”板块。这也和近年的弹簧圈集采有关。

历史数据显示,在2021年和2022年,沛嘉医疗的神经介入板块销售收入为9460万元和1.43亿元。2023年,这一业务创收2.56亿元,同比增长78.1%。同在2023年,沛嘉医疗这一业务的亏损就只有74.4万元,呈现了强势扭亏的态势。

另外,沛嘉医疗的神经介入业务板块实则是收购加奇生物而来。加奇生物是沛嘉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一创办经营的另一家企业。

据沛嘉医疗企业公众号2024年6月发文,该公司在吉林省牵头的21省联盟、江苏省、安徽省及广东省等多个弹簧圈集采中均有产品中标,另再叠加国内卒中中心建设的行业机遇,公司神经介入产品的收入及毛利润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吉林省牵头组建的21省弹簧圈省际集采也被称为“小国采”。前述集采中,加奇生物的弹簧圈中标(国械注准20173130786),中标价格3851元。

据吉林省医疗保障局2023年1月发文,该次集采的产品规模达到全国近三分之二省份的体量,弹簧圈产品平均降幅64.1%,最高降幅80.07%,产品平价从1.3万元降至4000元左右,最高中选价为6128元,最低中选价为3277元。弹簧圈是国内地区集采的代表产品,吉林省联盟采之后,陆续有多省跟进开展集采。目前,国内弹簧圈产品的集采中标价基本维持在前述区间。

从产品上看,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治疗原理上,它是通过微导管被送入动脉瘤腔内,促使动脉瘤封闭或是瘤内血栓形成,使得血液不再进入瘤体,从而降低瘤体破裂的风险。除了沛嘉医疗,美敦力、强生、泰尔茂、史赛克、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等企业也均经营弹簧圈产品。集采前,外企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靠近90%。

据企业公众号2024年8月发文, 2024年上半年,沛嘉医疗的弹簧圈产品销售量大幅增长,实现收入5513.8万元,同比增长72.5%。

在弹簧圈集采之后,同为中标公司。2024年上半年,威高股份的介入板块同比增长5%至11亿元;归创通桥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46.7%至2.44亿元;微创脑科学则明确表示,弹簧圈产品(包括NUMEN弹簧圈等)得益于集采中标,新增准入240家医院,加快了对空白市场开拓,同一时期内,该公司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板块同比7.7%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

其他产品方面,2022年2月,沛嘉医疗(加奇生物)的Syphonet取栓支架(国械注准20223030173)获批上市;2022年5月18日,沛嘉医疗(加奇生物)的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国械注准20223030663)也获批上市。

目前,取栓支架已是集采产品。这也意味着,这一领域会迎来降价和入院机会。不过,在这一领域,沛嘉医疗已有丢标记录。

2024年3月19日,“京津冀3+N”28类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公布。其中,沛嘉医疗(加奇生物)的Syphonet取栓支架(国械注准20223030173)未中标。在前述集采中,28款产品仅有6款中标。颅内取栓支架A组中,心玮医疗、尼科医疗、柯惠医疗、通桥医疗拟中选;B组之中,久事神康和通桥医疗拟中选。

另外,在2024年12月,安徽省宣布开展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集采。取栓支架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是8000元,加奇生物的产品中选。

从行业发展状况来看,耗材集采已对本土医疗器械公司的业绩走向起到了重要影响。2024年上半年,归创通桥、微创脑科学、心玮医疗、沛嘉医疗的收入增速分别为59%、36%、17%、33%。此前的1月中旬,微创脑科学发布业绩预告称,该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约在2.36亿元-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了75%至100%。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耗材集采后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业绩放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