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官僚体系中的石头、王权与永生

古埃及官僚体系中的石头、王权与永生

陌柳玲 2025-02-13 简单报 13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古埃及经常被称为“失落的文明”。埃及学资深学者、复旦大学教授、《亡灵书》译者金寿福在其新著《古埃及文明》中介绍,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埃及人”主要指的是附属于王权并构成王权重要支撑的官吏。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和能力建造坟墓,制作墓葬设施,并且在墓室墙壁和其他载体上留下文字和图画。该书基于作者在复旦大学开设的课程“古埃及文明”讲义成文。本文摘自金寿福著《古埃及文明》(湖南美术出版社·浦睿文化2025年1月版)第二章“官吏与管理制度”,澎湃新闻经浦睿文化授权刊发。有删节。

古埃及官僚体系中的石头、王权与永生

古埃及的宗教建筑基本以石头为材料,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古埃及遍地都是石头的错觉。事实上,古埃及人需要跋涉上千里获取建筑所需的石材。多数采石场位于尼罗河东岸的沙漠地带,有的采石场远在西奈半岛,甚至努比亚。开采这些石头,尤其是坚硬的花岗石,已经是十分艰难且耗时的工程;把它们运到神庙、坟墓的所在,更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古埃及人为什么不用可以轻易获得的泥土和沙子,而偏要使用石头?这与古埃及人的来世观念密不可分。古埃及人相信,坟墓是人死而复活以后的永久居所,因此,不仅墓室应当在山崖凿挖,墓葬设施——棺椁、墓碑、供桌、雕像——都要尽可能用石头制作。

……对于目前的论题而言,重要的是,用石头建构应对死亡的墓室,并非普通人所能负担得起的。对于官吏们来说,在为来世做准备的时候,他们一方面希望国王赏赐墓葬设施,另一方面希望死后在国王的陵墓附近获得一个墓址——越靠近王陵,意味着越有可能借助国王的恩惠和威力获得再生,并享受永恒的第二次生命。

古埃及官僚体系中的石头、王权与永生

The Autobiography of Weni,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

第6王朝一位名叫Weni的官吏在其墓室墙壁刻写了篇幅很长的自传,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特别提到,一位王后企图发动宫闱之变,阴谋败露以后,因为受到国王的信任,他得以与主管诉讼的首席法官共同审理这个特殊的案子。在自传中,Weni反复强调,自己“在国王的心目中超过了任何官吏、贵族和仆人”。Weni的自传向我们展示了古埃及国王、石头和永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请求国王,希望他赐予我来自图拉的石灰岩石棺,陛下派遣掌玺大臣率领王室船队远赴图拉,目的是为我开采一口石棺。除了这口石棺之外,掌玺大臣还运回了石棺的盖子、一个石门槛、一个石门楣、一对石门框和一张石供桌。从来没有哪个臣仆曾经获得如此恩赐。”说到国王如此器重他的原因,Weni使用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表达方法:“因为我在国王的心目中优秀,因为我在国王的心里扎下了根,因为国王的心里装满了我。”

有意思的是,Weni在自传的开头声称,自己本是一个无名小卒,后来靠忠心和能力一步步升迁;由此,不少埃及学家曾经以为Weni没有高贵的家庭背景,全凭自身能力和自我努力而成功。在这些学者当中,上面提到的英国埃及学家艾尔是代表人物。他认为,说教文以及包括Weni自传在内的古埃及传记当中,有些出身贫寒的年轻人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了官吏阶层并逐步升迁,这类记录应该被视为史实。Weni建在阿比多斯的墓于19世纪末由法国埃及学家马里耶特发掘,之后不久,因为各种原因,Weni的坟墓失去了踪影。直到20世纪末,美国埃及学家理查兹(J.Richards)在阿比多斯发掘了若干无法确定主人的墓。基督教兴起的时候,不少遁世修行的信徒把法老时期的坟墓作为居所,抹掉了墓室墙壁上一些被他们认为有伤风化的图符。经过细致的清理和认真的比对,理查兹终于找到了Weni的墓。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附近还确认了属于Weni父亲的坟墓。更加不可思议的是,Weni的父亲伊乌曾经官至宰相。Weni在自传中只字不提自己的家庭背景,只是强调个人的“奋斗”。就这个问题,理查兹撰写了一篇饶有兴味且发人深思的文章Text and Context in Late Old Kingdom Egypt: The Archaeology and Historiography of Weni the Elder。理查兹的这一发现使得上文提到的国王、石头和永生三要素对官吏们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就连Weni这样有家庭背景且自身又为几位国王效力的高级官吏,想置办一座符合当时来世观念的墓室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其他普通官吏?或许,他们只能望洋兴叹,而官吏阶层以外的人则想都不敢想。

加拿大已故学者特里格(B. G. Trigger)是一位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他早年与几位著名的埃及学家编撰了影响非常大的《古埃及:一部社会史》(Ancient Egypt: A Social History),后来还对包括古埃及在内的早期文明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研究。对于Weni身兼数职,而且似乎越位行使权力的举动,特里格认为,大多数早期文明在管理中没有详细的分工,权力往往没有明确定义,担任高级职务的官吏常常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比如Weni的职务,严格地说与诉讼无关,但像未遂的宫闱之变这样严重的绝密事件,也需要他参与处理。这种管理方式为大型前工业化国家所常用,成本较低,且结构上要求不高。官僚机构没有细化,表明统治者无意或无力承担必要的经济和行政负担,古埃及国王把权力交到非常受宠的少数官吏手中,再由他们把权力分配到级别较低的行政部门。从这个角度看,把“东方专制主义”这个定义模糊的概念用在古埃及政权模式之中,并不能达到任何具体的目的。

Weni的自传和理查兹的考古发现使人们对古埃及官吏的上升渠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里格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观点,他认为,从古王国开始,古埃及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阿尼的说教文》)和墓志铭强调了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理念,这只能说明,古埃及文献声称尊重个人的成就,一个人不会因出身卑微而受到轻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底层人群进入仕途并得到升迁的机会非常小。Weni的故事很好地佐证了特里格的结论。

有一篇歌颂国王的作品被学者们称为《忠君篇》(The Loyalist Instruction)。它的体裁与说教文基本一致,说教文更多探讨伦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规则和行为方式,而《忠君篇》专门论述了官吏们背叛国王会带来的厄运,以及忠于国王会获得的恩赐,其中特别讲到了效忠与来世之间的关系。国王借助石头这个专利品左右官吏们的行为,决定他们的来生:

他的火焰燃烧得比供品炉里的烈火更猛,受到他的击打比火舌更加致命。

他促成生命的力量胜过高位的尼罗河泛滥水,因他的缘故埃及的土地长满了果树。

他的愤怒能让无数人的鼻孔堵塞,

受到他的恩宠才能获得属于他的生命气息。

忠于他的人被赐予各种生存的可能,紧跟他的人拥有充足的食粮。

赢得他的宠幸便有了不断的供品,

背离国王的人必将成为一无所有者。

国王的宠臣将获得墓葬设施,背叛国王者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古埃及由石头构筑的来世语境里,国王是石头的主人,他借助王权垄断了石头。如果没有人数众多的远征队,没有配备良好的运输队,没有高效的后勤供给系统,远赴几百甚至上千里以外的地方开采石头,并把它们运到墓地,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对于官吏们来说,在官场上得到升迁需要国王的恩宠,企望死后永生,也必须依靠国王的恩赐。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古埃及官僚体系中的石头、王权与永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